查看原文
其他

罗志田的2018书单

罗志田 静嘉读书 2019-05-04

《艺风堂友朋书札》,钱伯城、郭群一整理,顾廷龙校阅,上海人民出版社,2018


缪荃孙晚号艺风,是清末民初学界响当当的人物,其交游可以说是“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”。本书是顾廷龙先生昔年请人抄录,收入缪荃孙一百多位友朋的函札,上至朝政掌故,下及学人逸闻,可以说是研究近代史的必备书。本书上一版是上海古籍出版社以“《中华文史论丛》增刊”名义在1981年出版的,久已难觅。这次重印,不仅重新校核,还增补了一些近年新发现的书札,的确嘉惠士林。尤其是改为横排,用新式标点,最当表彰。我知道有些朋友不仅维护正体字,而且坚持要竖排才好。然而现在的书常要在电脑上看,竖排则需移动显示器,否则图像小很多,对眼力要求甚高,实不利于工作。不用简体字的海峡对岸,横排的书籍也越来越多。上海人民出版社近年新出的正体字书,皆以横排,实在是与时俱进的善举,必须为之喝彩。

《曹元弼友朋书札》,崔燕南整理,上海人民出版社,2018

曹元弼(1867-1953)是近代著名学问家,身历数次改朝换代,就过去而言是比较长寿的。他立名于晚清,长期追随张之洞,主讲两湖书院、存古学堂等地。曹先生虽曾字“师郑”(师从郑玄),其实不是纯粹的清代汉学家(清末已没有多少纯粹的汉学家),而是汉宋兼采、今文古文并重。晚号复礼老人,以“复礼堂”名其室,或许更能代表他的心意。也因他以前朝遗民自居,入民国后即隐而不出,以讲学著述守先待后,且不入新学术机构之门庭(包括一般视为“保守”且为故人主持的无锡国专),故较少进入我们的史学言说之中,其实是一位不可忽视的学人。这些书札是他的门生王欣夫(大隆)先生收集整理的,对理解近代学术史和学人生活史,都有很大的助益。

《李鸿章张佩纶往来信札》,姜鸣整理,上海人民出版社,2018

这本信札的作者李鸿章和张佩纶都是近代得享大名的人,整理者也是当行的专家,本书成为一本“网红”书,顺理成章。不过对我来说,这本书的重要在于它特别能彰显历史的丰富性。陈寅恪曾一再强调,理解晚清政治,应特别注重士大夫中清流浊流之分。而这一对通信的翁婿,岳父李鸿章是典型的浊流代表,女婿张佩纶则是清流的要角,也是导致清流失去政治竞争力的关键人(张在中法战争时一力主战,进而带兵出征,大败而归,于是众皆以为清流只能纸上谈兵)。他们之间的清浊联姻,一般都说李鸿章爱才,然而政治可“浊”而生活不妨“清”,其间的微妙曲折,多少会表现于书信的字里行间,正看读者是否会心。

《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》,俞国林点校,中华书局,2018

这是又一本最近“网红”的书。郑天挺先生以明清史名世,同时颇有治才。他1930年兼任北大校长室秘书,从此长期参与北大的“管理”工作,后又以北大秘书长身份参与西南联大的管理,任西南联大总务长。郑先生的日记尚多,这次只是选印与西南联大相关的一段,内容大量涉及治校事宜,颇能彰显他的治才。很多人常问何以西南联大能出人才,大学的总务长由学问如此通达之人出任,可能就是一个重要的答案。而大学中没有那么多所谓的“职能部门”,或许是办学不折腾的一个重要条件。对我而言,日记告诉我们的,更多的是与学问相关的掌故,特别是高段位的学人如何教书做研究,以及学人间怎样相处。从中也可看到郑先生自己从魏晋南北朝史转到明清史的学路(而他更早所治是历史地理学)。这些领域在一般人眼中相差甚远,却能相通于一人之身,对今日从大学本科就开始进入具体“专业”的读书人,应极有启发。

柯建中:《灯下集》,四川人民出版社,2018

这是一本所谓“杂文”集。作者是我的老师,195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,可能是他那一辈学人中最聪明也最博学的。我们进校时柯老师已经是位传奇人物,他的眼睛高度近视,那时看书几乎就要把书放在眼前。据说就是因为当学生时太刻苦,寝室熄灯后在公厕昏暗的灯光下读书所致。又据说他走进图书馆从面前第一本书开始看,把学校图书馆的书都翻了一遍。柯老师不仅学问好,且才气横溢(我知他熟读旧诗,张口就来),写文章先熟读卡片,随后丢开,数万字一气呵成。他也不时拨冗写点杂文,基本都是谈古论今,以历史素材评说现实社会生活。也曾因此在“四清”运动中吃了大亏,但他后来仍坚持写,且多半都是熬夜所成,于是有这本“灯下集”。现在我这学生也已年过花甲,而能得老师赠书,实在是人间美事。柯老师希望“为了把今天和明天的事情办得更好,还是经常照一照历史这面镜子”,信哉斯言。

柯继铭:《亲爱的丫头》,天地出版社,2018年

这是一位父亲为女儿写下的成长手记。据说起因是女儿初上学时父亲总是加班,少有时间陪伴,心存愧疚,于是忙里偷闲记些与她有关的琐事,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,让女儿感受到父亲非常在意她。书中说到,“陪伴小朋友成长的过程”,也是“身为父母的大朋友不断地把自己变得更好的过程”。我自己是一位不称职的父亲,孩子小时几乎不曾陪伴,虽也在出书时感谢家人,提到“就连小儿也让出一些本应和父亲一起玩耍的时间”,但就没想到还应有某种方式让小儿感受到父亲非常在意他,进而在陪伴他成长的过程中让自己变得更好。承蒙作者送书给我,读后十分愧疚,更深受教益!作者说他始终相信,心里装着爱的孩子,内心更明亮,对人对事会有更多善意,对生活工作也会有更加乐观进取的态度。有此向善、向上的力量牵引,就能让孩子越来越好,同时把自己变得越来越好,最终让整个社会变得越来越好。在此心态下写出的女儿成长历程,也会引来每一位父亲的注目吧。

来源:《南方周末》

罗志田的2017书单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